过去这十年,中国经济启动了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大转型,但还没有全面转过来。

与其把钱花在无效的投资领域,不如花在给企业减负和解决老百姓切身问题上。由于过去大规模的持续投资,目前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再扩大政府投资必然使无效投资越来越多,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越南电力集团提出明年起电价上调方案

长期持续的货币刺激必然导致投资过度,进而导致产能过剩。政府调节代替不了市场调节。解决结构失衡问题,需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经济过去37年的加速发展首先应该归功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改革中市场导向的民营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贡献因素。这些做到了,相信当前的经济困难能够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得到克服,经济增长的动能能够比较快地恢复,经济仍然能够进入长期健康发展的轨道。

对此,王小鲁表示,政府应该减少点投资,应该把财政的钱更多花在给企业减负和解决民生问题上。在他看来,如果一味强调保增长,看到经济下行就刺激,结构失衡很难调过来,增长的内在动能也很难恢复。尽管监管部门给了三年时间,但政府只要一声令下,没有人再敢做此类业务,至少此类新业务无人再也接。

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经过十年发展,的的确确积累了很高的风险。但在经济下行时,别人不得不卖资产时,你就可以买进资产,为下一波的经济周期做准备。他们原本觉得自己的股权质押是安全的,结果发现不是,由于股票价格下降50%、75%,甚至90%,质押股权一夜之间被清仓。中国的资金主要还集中在银行体系中,所以,尽管之前的影子银行业务存在问题,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它们至少在银行和实体经济之间架起了桥梁。

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企业发展速度在全世界依然是快速的。资管新政内容很多很细,大体可总结为两方面: 第一,银行表外业务转入表内,资管业务从银行剥离。

越南电力集团提出明年起电价上调方案

去库存也做得比较好,特别是到2016年,房地产的库存基本去掉。如果你的现金流断了,就没法再谈宏伟的理想,就像A股市场上很多被收购的企业一样。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两个后果。在三去里面,去库存、去产能我认为做得还不错。

为此,政府出台了资管新政。从长期来看,我对中国经济仍然有信心。所以也不宜把中国经济形势紧张归因于结构调整不到位。一家企业要想做得比别人好,自己一定得熨平经济周期。

一定要相信经济周期,并积极为新的周期做好准备。一下子断桥,银行的钱没法再流到实体经济。

越南电力集团提出明年起电价上调方案

中国经济连续下行两年,使大家的投资信心越来越不足,这又会加剧经济下行。老百姓转变观念需要时间。

我强烈建议,监管当局要重新考量资管新政。究竟是什么原因?我的看法就是去杠杆太猛、太快、太严厉。因此,要一直保持之前那么高的增长速度,不现实。虽然也有一些问题,但总体而言,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是去得相当成功的。还有一种说法:中国的结构改革还不彻底,结构调整还没到位。去杠杆虽然已经过去,但后遗症很重。

我们可以放眼世界去观察。没有现金流就只能等死,在经济下行期必须要有现金流。

很多人可能觉得4%-6%的速度太低,但想一想中国的GDP总量2019年就要超过13万亿美元,这么大的经济体量增长4%,增量就相当于一个小型国家一年的GDP。就改进的方向而言,我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一些正规的渠道,让银行资金流到直接融资机构去。

很多人都非常关心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少企业家都认为今年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加大反周期措施,但仅仅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不够,甚至没有用。

2018年A股市场指数整体下降30%,但很多民营企业的股价下降达到70%,不少企业家被迫清仓,出让控股权。这些措施刺激经济,非常见效。2016年,中国经济开始复苏,2017年经济表现非常好。第一,切断了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通道。

企业应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在短期内现金为王,要保护好自己的现金流。去杠杆的初衷和方向正确,目标也正确。

未来5-10年,只要中国的政策不再出现2015年和2018年那样的失误,保持4%-6%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问题。另外,银行、国有企业等机构通过各种通道把钱汇入名目繁多的资金池,因为没有名分,所以做得很隐蔽,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不仅风险很高,而且分摊下来的运营成本也太高。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三去一降一补。

总体而言,以人民币计算,2019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长5%多一点,全年算下来至少有3%-4%。一些民营企业家的身价从百亿变成负翁,这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打击很大。二是允许市场机构进行项目风险组合。去杠杆方向正确,但做得太快、太猛,金融机构没有任何调整的时间。

无论怎么说,银行业务都倾向于保守,在全球都是如此,银行不优先给中小企业贷款,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到五年,风险极大。这样的看法未免过于悲观,虽然这两年(2018年-2019年)确实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形势比较严峻的两年,但我认为,未来一定会比现在要好。

但为什么从2018年起大家又感觉经济形势非常紧张,2019年好像更严峻?这值得思考。第二,整顿资金池,清理各种通道。

很多企业家对此应该会有实际的感受,我对国发院MBA毕业生做过简单的调查,他们都认为2017年的形势很好。下一步中国经济是怎么个走势?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全球第二,不可能总是在速度上领跑世界,应该明白中国经济的增速趋缓是必然的。